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培养目标】立足国家战略,服务于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养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及车联网技术领域,能够从事智能网联汽车及自动驾驶产品或零部件相关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基础、车辆电子控制基础、智能汽车程序设计基础、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汽车人机交互技术、车联网技术与应用、智能汽车控制与执行技术、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智能车设计与制作、智能汽车平台技术、汽车数据分析技术基础、汽车测试评价技术、汽车电子电路设计、汽车车载网络技术、汽车高级驾驶辅助技术等。
【就业方向】在智能汽车及零部件研发、无人驾驶与远程控制、网络运营与管理、产品测试与维护等相关领域的企业中,从事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或零部件软件测试、硬件开发、自动驾驶测试、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主要的工作岗位包含:软件开发助理工程师,硬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
2.汽车电子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汽车电子产业转型需求,面向汽车电子产品研发助理和质量检验等岗位,培养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汽车电子产品软硬件设计、产品测试、产品质量检测与鉴定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交通程序设计基础、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子电路设计、车辆电子控制基础、汽车车载网络技术、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智能汽车控制与执行技术、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汽车整车电路分析、汽车电子产品工艺技术、车联网技术及应用、汽车电子产品质量管理、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汽车电子电路设计实训、车辆电子控制基础实训、汽车电子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面向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事汽车工程技术、电子产品软硬件开发、产品质量检验工程技术等工作,面向设计与应用汽车电子电器产品、汽车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等工作。
3.新能源汽车技术
【培养目标】掌握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主要技能,面向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助理)、产品性能及质量检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交通程序设计基础、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车辆电子控制基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汽车电子电路设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电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评价等。
【就业方向】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助理)、产品性能及质量检测、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在质量检验部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检测、性能鉴定、可靠性试验等技术工作。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培养目标】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产业重大需求,面向道路运输行业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员、轨道交通车辆维护员等以及智慧城轨职业群,培养扎实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行车组织、客运服务、车站管理、列车驾驶、信号设备维护、车辆设备维护、智慧城轨系统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电动列车驾驶技能,轨道交通信息检测技术、轨道交通大数据应用基础等。
【就业方向】面向地铁运营公司及有轨电车运营公司,可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车调度指挥、客运服务、列车驾驶、信号设备维护、车辆维护等工作;也可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智慧城轨装备制造企业从事开发、测试、管理、售后服务等相关工作。
5.无人机应用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扎实掌握无人机应用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巡检、无人机编队、无人机测绘、无人机项目管理等工作,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无人机理论法规、无人机组装调试、无人机操控飞行、无人机应用开发基础、无人机航拍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无人机编队技术、无人机巡检技术、无人机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无人机应用开发、无人机生产销售、无人机航拍测绘、无人机电力巡检、无人机编队表演、无人机教育培训等应用企事业的相关工作岗位。
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本科)
【专业介绍】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重大战略举措。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定位聚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下游的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集群,面向汽车行业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生产、制造、测试、工艺等岗位群, 以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车辆工程为主干学科,培养具备坚实的新能源汽车理论基础,扎实的技术研发、工艺设计、技术实践能力,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综合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应用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技术支持人员、生产工艺员等工作,具有科学素养、卓越技能、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事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性能测试等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有汽车机械工程师和汽车电气工程师等。汽车机械工程师包括汽车零部件结构工程师、动力研究工程师、底盘工程师、汽车制造工艺工程师、汽车制造设备工程师;汽车电气工程师包括电池集成设计工程师、电机控制设计工程师、整车控制工程师、汽车电气架构工程师、汽车整车集成工程师等。
【主干课程】包括机械原理与设计、新能源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单片机技术、汽车电子电路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车载网络技术、动力电池系统设计、驱动电机系统设计等、汽车有限元CAE仿真实践、新能源汽车设计等。
【科研水平】专业拥有教育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汽车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检测CNAS 实验室、广东省高校新能源汽车与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检测与鉴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 个省级以上技术研发推广平台。为25 家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制定北斗技术标准2 项、电动汽车地方标准7 项,为深圳市政府提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对策和建议8 项被采纳,承担国家、省、市、企业科研课题84 项,到账经费3472 万元。
【产教融合】本专业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中检南方、速腾聚创、深圳计量院、腾讯云计算、航盛电子、中兴新能源、航天科技通信等企业合作,建有产教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43个。其中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已形成了“四共融合、梯级递进、标准引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新生态,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改革和实践范例。
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本科)
【专业介绍】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专业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这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大需求,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测试等职业群,培养具备坚实的智能网联汽车理论基础、扎实的技术研发与技术实践能力、科技成果与实验成果转化综合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线控底盘、环境感知、智能汽车交互等系统应用与开发、整车或系统测试与评价等相关工作,具有科学素养、卓越技能、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人才。
本专业依托原国家示范性专业组建,汇聚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构建“本科理论+工程设计+技师技能”三位一体的职业本科能力体系,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在比亚迪、华为等龙头企业引领下,深圳已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2024年,深圳提出: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智能网联汽车等7个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
本专业就业方向为:在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或智能交通、共享出行等行业领域的企业,从事研发、制造及测试等工作。典型岗位包括:线控底盘开发工程师、感知融合算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智能汽车交互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数据开发工程师等。
【主干课程】本专业主干课程包括:C/C++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自动控制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环境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汽车控制与执行技术、智能汽车平台技术、深度学习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设计与开发等。
【科研水平】专业建设有8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平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及深圳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智能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研究方向,近3年,承担了各级科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8项),研究总经费3200多万;获得国际专利、中国发明专利28项;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0篇);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国家、地方行业标准5项。
【产教融合】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标准为引领,融合职业岗位、技能学科竞赛、行业高端认证证书,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专业拥有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实训室、环境感知技术实训室、智能汽车仿真测试实训室、创新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与比亚迪、华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美团、速腾聚创等企业合作,建有产教融合型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
【其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1人,占比61%;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比72%;拥有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人才共8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本科高端赛事,构建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与“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为主体,以“专业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创新创业竞技平台,增强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本科)
【专业介绍】围绕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能够从事无人机系统方案设计、负载开发、系统集成、性能测试、作业规划、飞行监管、安全管理、数据处理等岗位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专业拥有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校内中国民航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师资队伍拥有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专家组组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优秀专家、中国民航局无人机教员、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教师和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教师。专业学生荣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能飞行器应用技术赛项金牌和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高职组)无人机组装调试赛项一等奖等。
【就业方向】面向智能飞行器生产销售和无人机系统行业应用,可从事无人机项目管理、无人机操控驾驶、无人机航测应用、无人机飞控开发、无人机结构设计、无人机性能测试、无人机装配调参、无人机销售服务等企事业相关工作岗位。
【主干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无人机结构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人机飞行控制、无人机空管基础、航空安全系统工程、无人机智能感知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等。
【科研水平】依托教育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汽车电子产品及新能源汽车检测(CNAS)实验室、广东省无人机应用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及广东省智能交通技术运用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专业教师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承担省级课题4项、承担市级课题6项、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14项、累计到账经费总计达到378.8余万元;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SCI、SCI、EI检索和中文核心等高质量论文31篇;以负责人身份获得专利和著作权授权共计16项。
【产教融合】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汉元国际航空有限公司、西安天翼智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深职大-大疆创新无人机特色产业学院”,共同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的广东赛区比赛,共同开展中职骨干教师国家培训项目等。